《追溯革命歷史?回顧紅色故事》之四
高波烈士犧牲地
高波犧牲地位于柴河林業局二道經營林場施業區蓮花湖附近,原森林鐵路52 公里處的大橋頭。1995 年蓮花水電站建成蓄水,遺跡已淹沒到湖區。
淹沒在蓮花湖中的高波犧牲地
客運小火車在群力灣
1957 年,作家曲波在《林海雪原》小說中,細致地描寫了二道河橋頭大拼殺的場景,寫的就是發生在這里的真實故事。
作家曲波創作的《林海雪原》中,戰斗英雄高波生于當時的海陽縣朱吳鄉高家鄉,原名叫高新亭。
剿匪小分隊在柴河合影
1942年秋后,日本鬼子在離高家村10公里的乳山縣制造了駭人聽聞的“馬石山慘案”,17歲的高波義憤填膺,毅然參加了村里的抗日先鋒隊。
1944年冬,膠東國民黨24個偽司令之一的趙保元,盤踞在萊陽萬第鎮。年三十夜里,許世友親自指揮對其圍剿,高波與高家村的民兵也參加了這次戰斗。
高波當年曾經戰斗過的柴河林區二道河鷹嘴峰 現蓮花湖主要景點
高波參軍是在1945年3月,在本村軍人高福京的動員下,高波到了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,不久就被推薦給時任海軍支隊營指揮員的曲波當警衛員。當時,曲波對高波很滿意,便問他叫什么名字,他回答叫高新亭。在一旁的高福京插嘴說:“改一下吧,當了兵都要用新名字,你首長叫曲波,你就叫高波吧?!?/span>
1945年8月15日,日寇無條件投降,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奉命由龍口登船渡海去東北。高波得知后,匆匆給家里寫了兩封信(現珍藏于東北楊子榮烈士紀念館),一封是給祖父母,一封給父親。其中,給父親的信中說:“……報上登的日本已經無條件投降了,但在投降當中,有的部隊不交槍,我們就得很快地把他們消滅,請父親放心吧,兒的思想是一切為了抗日,為了革命,為了把祖國建立成一個民主、獨立、幸福的新中國,就是死了,也愿為革命服務……”誰也沒有想到,這兩封家信成了高波與家人的最后訣別。此后兩年多時間里,家里再沒有他的音信。
高波烈士證明書
1948年春,家中接到高福京的來信,得知高波在1947年2月份犧牲,并附有4張牡丹江軍內報紙上摘抄的高波戰斗事跡。信中說,高波沒有給家鄉丟人,他死得光榮偉大。作為排長,多次被評為團的戰斗英雄,每次作戰都沖鋒在前,參加戰斗130多次,犧牲后與楊子榮一起,葬于黑龍江海林市楊子榮烈士陵園。
位于黑龍江海林市楊子榮烈士陵園的高波之墓
高波烈士犧牲10年后的1957年,曲波的創作《林海雪原》問世了,文中第一句話就是“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英雄的戰友楊子榮、高波等同志?!?/span>
現在,柴河林業局二道河林場對面的蓮花湖岸邊石砬上,仍刻有一行蒼勁有力的大字——“高波犧牲地”。每年都有數萬名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到此,追憶歷史,緬懷先烈。時光走過七十個春秋,英雄的名字仍在柴河林區廣為傳誦,烈士們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后人向前。
撰 稿:丁 秋
編 輯:劉 群
制 作:詹文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