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追溯革命歷史?回顧紅色故事》之三
柴河林業局東山公園抗聯密營遺址
柴河林業局局址東山,為海林市與林口縣的交界處。山梁上,在窩風向陽的地段,多處地窨子的遺跡清晰可見。這些遺跡均被大量雜草、枯葉和浮土所覆蓋。其中,有的遺跡周邊壘有石塊,地面痕跡呈橢圓形,外沿十分明顯。據柴河東山抗聯密營遺跡群的發現者----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史義軍介紹,柴河到林口這條通道是當年抗聯西征時重要的活動區域,抗聯二路軍就是在這里成立的。因此,這一區域的抗聯遺跡非常多,柴河東山發現的這些地窨子遺跡,就是抗聯第二路軍密營的散兵坑和大戰壕的遺跡。
在柴河林業局東山公園抗聯密營遺址挖出當年留存在這里子彈殼
據他判斷,當年的密營規模比現在發現的還要大很多,有些密營已被破壞。其中壘有石頭基座的大坑,當年還搭有木架,是大部隊指揮機構所在地。根據周保中將軍日記記載,柴河地區是抗聯二路軍和五路軍的重要戰斗區域,指揮部也在這一帶活動。
曾任周保中將軍警衛員的劉義權證實,當年在柴河東山確實建有抗聯密營,建成時間是1937年。周保中曾于1938年夏季在此開過兩次會議,并在此指揮過3次戰斗。當年,有3個抗聯中隊在柴河東山上的密營同時駐扎,共有抗聯戰士70余名,后來,有40多名抗聯戰士先后在這里戰斗犧牲。
隨行人員在東山公園抗聯遺址處挖出當年多處遺跡
這些密營大都為長方形,最大的密營約有
劉義權回憶說, 1946年,他曾隨同周保中路過柴河東山密營遺址。當時,周保中觸景生情,不禁流下熱淚,并對在此戰斗犧牲的抗聯戰士表示哀悼。
2008年5月26日,抗聯老戰士李敏來到柴河林業局東山公園抗聯遺址,確認這里就是抗聯戰士曾經戰斗的地方
現在的東山公園抗聯密營遺址地貌同當年相比,已經發生非常大的變化。當年這里樹木茂盛,所以密營建在山頂上也是非常隱蔽的。在一處密營哨位坑挖出3枚銹跡斑斑的子彈殼。2008年5月26日,抗聯老戰士李敏來到柴河林區,她曾是抗聯隊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,如今,也是我國健在的抗聯女戰士中最年輕的一位。李敏在深入東山公園抗聯密營遺址仔細觀察后說,這些子彈殼分別是三八大蓋槍、沖鋒槍和步槍所用子彈的彈殼。在別處沒有任何特殊痕跡的山路上,又挖出1枚子彈殼。
李敏在柴河林業局威虎山蓮花湖鷹嘴峰留影
柴河林區是革命老區,這里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和第二路軍的發祥地和戰斗地,周保中、李延祿、李延平、陳翰章、吳平(楊松)等都曾在這里戰斗過。
撰 稿:丁 秋
圖片攝影:閆大俠
編 輯:劉 群
制作:詹文義